类票据:企业间“电子欠条”的兴起、问题与治理
经济活动中,供应链的上下游之间存在大量贸易活动,有贸易就会有支付结算。而支付结算大部分会有延迟,也就是账期,有账期就会产生应收账款,截至2024年末,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规模已突破26万亿元。
虽然大型企业的供应商——中小企业已经在账期压力下饱受“融资难、融资贵”的困扰,但大型企业自己也卷得厉害,因此往往并不想即刻付款。
如某著名大型新能源汽车制造商,虽有大量对供应商的应付款项,却又不愿动用现金马上支付。为解决这一问题,该大型企业自建供应链金融平台——D链供应链信息平台。在此平台上,制造商基于真实的交易背景,向供应商签发出了超4000亿元电子债权凭证。
供应商收到凭证后,可选择持有到期兑付,也可提前向平台指定的保理机构申请融资。供应商还可以把这个电子凭证当成货币,拆分了以后再支付给它的上级供应商。这种模式缓解了该大型制造企业的付款压力,也变相帮助供应商提前获得了资金,所以就解决了双方的资金困境。
此种类似票据的电子债权凭证诞生于2015年,以“中企云链”为代表。之后应收账款电子债权凭证不断发展,形成了类票据市场。凭借其可拆分流转、开放式融资等特性,快速抢占市场。目前全国已有300多家平台开展此类业务,签发规模达到2.5万亿元,累计交易规模突破5万亿元,供应商融资规模突破2万亿元,成为“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等传统票据的补充和替代。
什么是类票据?它和票据有什么不同?
如上所述,所谓类票据,其实是核心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签发的电子债权凭证,本质是企业间的数字化付款承诺。它具有类似商业汇票的支付、结算和融资功能,相当于企业间的一种“电子欠条”。
类票据具备确权性,核心企业在真实贸易背景下承诺到期无条件兑付。类票据具有可拆分性,持票人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凭证拆分成不同金额支付给多级供应商,能解决传统票据的“金额错配”难题。此外,类票据具备电子化流转特征,它能借助区块链技术实现可信存证与自动通知。
市场上比较有代表性的运作模式分两类:一类是像中企云链“云信”、航空工业“航信”这样的企业系平台,由核心企业自建或委托第三方运营,实现凭证在供应链上的跨级流转;另一类则是银行系平台,如工商银行“工银e信”、平安银行“平安好链”,利用银行的资金优势提供闭环服务。这些平台的供应商确权系统支持多级转让融资,部分解决融资难题。
不过,类票据和真正的票据有本质区别。票据严格遵循《票据法》,具有法定的要式性、无因性等特征;而类票据主要基于《合同法》《民法典》及平台规则,法律属性更接近债权凭证。在属性上,票据是法定的有价证券,代表着一定的权利;类票据则是一种基于特定交易安排的债权确认工具。在流通机制上,票据可以通过背书转让等方式自由流转;但类票据的转让通常需要通知债务人,且流转路径不固定。在监管要求上,票据受到专门的监管规范;类票据则长期未设置专门的监管规则。基于上述原因,上述电子债权凭证只能被称为“类票据”,它不是“票据”。
类票据发挥了什么作用?
尽管有时也被称为“影子票据”,但类票据对实体经济有其创新的启示和附加的价值。
类票据一般由核心企业作为采购方签发给其上游供应商,用于代替现金支付货款。供应商收到类票据后,如选择持有到期,则届时向核心企业提示兑付;如将类票据转让给其他企业用于支付,则结清自身与前手的应收应付款项。供应商还可以将类票据向银行、商业保理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保理融资或转让融资,提前获得资金。
在上述流程中,类票据体现了它的三项赋能。对于核心企业来说,这几乎是“零成本”的信用扩张工具。既不需要提供保证金,又免于信息披露义务,还能通过保理业务获得额外收益。对广大供应商而言,类票据让应收账款活起来,它们可用持有的凭证向银行或保理公司融资,虽没从核心企业处得到即期付款,但毕竟能实现提前收款。另外,其特殊的会计处理方式也可让供应商获益,应收账款转让后能实现资产出表,降低资产负债率。如通过无追索权保理融资,还不计入征信报告,可避免影响供应商的后续融资能力。金融机构同样受益,银行通过保理服务获得高于贷款的收益,非银机构则借此突破票据专营限制,打开供应链金融市场。
类票据有什么问题?
类票据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给市场参与各方带来了潜在风险。
首先,是弱监管带来的风险。类票据不属于《票据法》管理对象,缺乏统一的监管主体和专项法规,导致其在业务开展中存在诸多无序之处。例如,类票据的转让不设“真实贸易背景”约束、贴现不要求“增值税发票”,使得部分企业甚至可能借此虚构交易,进行套现或套取资金,扰乱市场秩序。
其次,类票据造成信贷征信系统的债务信息逃逸。长期以来,在类票据的无追索权保理机制下,银行保理融资后既不计入融资方(应收账款债权人)企业信贷征信报告,也没计入还款责任方(原始债务人)企业信贷征信报告,导致债务信息在信贷征信系统中“消失不见”。这使得企业的债务状况无法得到全面、准确的反映,不利于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信用评估和风险把控,也可能促使企业过度融资,加剧债务风险。
再次,类票据也可能诱发道德风险。类票据基于不同供应链购销交易而产生,交易规则和章程因链而异。在无追索权的环境下,容易诱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每个类票据受让主体可不再重视审核直接前手的代偿付能力,而只追求将类票据支付给任何后手即可解脱自身的应收账款风险。一旦类票据发生到期未获兑付的情形,所有风险都被集中转嫁于最末端持票的中小微企业,使其面临资金链断裂、经营困难等困境,形成类似“击鼓传花”的风险传递。
此外,类票据业务做大后,也造成一定的货币政策传导失灵问题。这些凭证在供应链内部形成“私有货币”,替代法定货币进行支付,融资规模超万亿元的流转交易却游离于M2统计之外,这就像藏在央行调控视野外的“暗河”,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货币政策的精准性。
最后,从技术的角度看,类票据存在于各个封闭生态的技术平台,各平台互不联通形成“数据孤岛”,持票人融资渠道受限,需承担较高的融资成本。而且,平台的技术支持及信息安全手段良莠不齐,一旦产生问题,会给供应链金融带来操作风险。
类票据的治理与未来
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最新出台的《关于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引导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更好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发〔2025〕77号,以下简称“新规”),为持续处于监管灰色地带的“类票据”市场正式划定了运行边界。这份于2025年6月15日正式生效的文件,直面过去几年类票据发展中积累的核心矛盾,通过系统性制度重构破解行业顽疾。
新规填补了类票据的监管真空。过去各类平台游离在金融监管体系之外,既不持牌也不受实质约束,导致整个市场暴露出多重隐患:有些供应链平台实质开展类银行融资业务,利用核心企业信用归集资金,形成难以穿透的影子银行;有些企业通过所谓无追索权安排,使得债务信息脱离征信系统监控;有些电子凭证被层层转让后形成责任断链,所有风险最终由供应链末端的小微企业全部承担。
针对这些现象,新规采取穿透式管理逻辑,明确规定类票据平台回归信息服务定位,不得自行开展资金结算与归集。新规要求所有融资业务必须完整接入央行征信系统,让每一笔债务都可追溯。同时新规强制要求类票据必须基于真实贸易背景签发,并将付款周期压缩至6个月以内,特定情况最长不超过1年,杜绝虚构交易与长期拖欠。
针对类票据市场中长期存在的“大企业霸权”问题,新规建立起约束机制。过去核心企业常以延长账期、转移融资成本等方式压缩供应商生存空间。现在政策要求核心企业必须实质分担风险成本,如分摊保理利息;赋予中小供应商对前手的法定追索权,终结了风险转嫁链末端的畸形生态。
同时,新规还要求供应链平台间打通信息孤岛,推动不同系统间的凭证互认,防止持票企业被封闭锁定在单一高成本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新规并未全盘否定类票据的市场价值,而是引导其向标准化方向转型。政策明确推动类票据平台与上海票交所系统深度对接,利用票交所成熟的票据风控体系承接部分创新功能,如电子凭证可拆分流转等。这种“监管沙盒”式创新,既保持了业务灵活性,又将市场整体纳入《票据法》的保障框架内。
10年来,类票据业务切中大型企业的痛点,依托科技不断创新,快速成长,为我国供应链上的企业间支付闯出了一条新路,改变了传统票据和支付格局。10年来,类票据在弱监管下的“自由”乃至“野蛮”生长将告一段落。当下关于类票据的治理和改进,会逐步把2.5万亿电子凭证带入更规范的领域,让中小企业更易获得安全、高效、低成本的融资支持。这会是类票据业务的一贯目标,也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应有之义。
[作者薛键为某银行分行行长,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ICC China)银行委员会保理福费廷专家组组长,著有《证道:国内信用证、福费廷及保理》一书]
- • 人民网锐评“禁酒令”,吃喝板块吹响反攻号角!白酒龙头发声:白酒长期价值不会随环境变化而改变
- • 美学者:特朗普想结束冲突 但乌克兰不感兴趣
- • 袁弘胡歌:携手共进,演绎演艺圈的深厚友谊
- • 探秘603216:一个数字背后的故事与启示
- • 新华社评论员:党的自我革命这根弦必须绷得更紧
- • 中国高速公路网高清图:展现国家交通发展新面貌
- • 603618:揭秘中国A股市场的明星股票
- • 上海将在居民小区、公共场所等增配AED,年底新增超9000台设备
- • 知情人士:美财长贝森特下周将率团访问日本参加世博会
- • 经济学家华生前妻:一段传奇背后的故事
- • 从登楼挥墨到智能制造外籍体验官沉浸式感知湖北style
- • 西安交大少年班官网:开启天才少年的学术之旅
- • 富国银行称KKR 具有“不容错过的诱人” 上行潜力
- • 汤加附近海域发生6.4级地震
- • 国际原子能机构就以色列袭击伊朗核设施问题举行特别会议
- • 嘉澳环保、阳煤化工遭证监会立案 投资者或可索赔
- • 2021年南师附中招生简章解读:开启梦想之旅的新篇章
- • 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刘宽忍被查,系今年首个民主党派“老虎”
- • 受关税战影响国际投资人开始重估美国市场
- • 电气基础知识题库:电力行业从业者的必备学习工具
- • 家庭纷争:大嫂与哥哥的女人之间的微妙关系
- • 【评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夯实高质量发展微观基础
- • 探寻AJ6大巴黎的独特魅力:街头时尚的潮流风向标
- • 法国国民议会通过《生命终结法案》,在争议声中开启立法程序
- • 深入解析MPEG-2解码器:技术原理与应用领域
- • 鲍威尔继任者尚未确定却已背负质疑 用顺从换来的提名能否撑起独立性
- • 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两种摩擦力的奥秘与区别
- • 冲刺港股IPO!这家光伏材料商如何闷声发财?
- • 漫步南京城区: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之地
- • 王菲传奇歌词:穿越时空的旋律,永恒的旋律
- • 分手后的个性签名:成长与自我救赎的印记
- • 乌议会称正在起草战时状态结束后选举相关法案
- • 《竹影摇曳,寄情山水间——浅析托物言志的散文之美》
-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探寻自然之美
- • 澳大利亚将最低工资提高3.5%
- • 隔夜要闻:白宫就以伊冲突表态 IMF警告欧元区经济面临停滞 美参议院推迟审议针对俄罗斯的新制裁方案
- • 富安达基金:稳健投资,助力财富增值
- • 小鹏汽车计划明年推出第五代人形机器人
- • 云内动力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投资者可参与索赔
- • 白化病:揭秘其遗传方式与影响
- • 探寻历史遗迹:老山汉墓的神秘面纱
- • 俄罗斯总统普京:主要产油国暂无紧迫必要干预市场
- • 桃城中学:传承百年文化,铸就青春梦想
- • 中国银行青海海东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辛晓晔被查
- • 哈梅内伊称伊朗“狠狠扇了美国一巴掌” 该国立法暂停与IAEA的合作
- • 国产水陆两栖大飞机AG600批产首架机完成总装下线
- • 清华团委书记:引领青年学子砥砺前行的引路人
- • 探索搜同大陆官方网站2019:回顾与展望
- • 泡泡玛特股价续创历史新高,多家机构同时唱多
- • NBA季后赛录像:重温经典,感受篮球激情
- • 特朗普:贸易信函已签署并将于周一发出
- • 年内信托增资现“小高峰”,但也有股东“不买账”
- • 日本首相石破茂力争在7月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
- • 叶国富:永辉今年的核心是减亏,明年全面完成调改
- • 邹晖任格力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与美总统特朗普会面,未讨论货币政策预期
- • 一场秋雨一阵凉,诗意盎然秋意浓
- • 上海银行召开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
- • ETF日报:市场整体风险偏好降低后,红利风格有望维持较好表现,可关注红利国企ETF
- • 官方:公务用车应选国产汽车,优先新能源
- • 明星战机歼-10CE亮相巴黎航展
- • 马斯克否认SpaceX估值达4800亿美元
- • 【评论】幼儿园血铅异常事件仍存疑问,追责应查清关键细节
- • 广西龙胜县山洪泥石流致8人疑似失联,当地今晨发布暴雨红色预警
- • 探索MC中的灭火道具:灭火器的奇幻之旅
- • 揭秘直播间刷人气软件:助力还是陷阱?
- • 中年人生:探索中年的年龄范围及其特征
- • 纽约联储调查发现对家庭财务状况的看法恶化,三年通胀预期升至约三年最高
- • 榕树贷款:深入了解其优势与特点,助您轻松贷款
- • 连创历史!雨果4比3战胜梁靖崑晋级,男单决赛再战王楚钦
- • 楼市数据呈现积极变化,新华社:房地产市场保持基本稳定
- • 解放日报:人形机器人新赛道正积蓄澎湃动能
- • 爱佑慈善基金会:播撒爱心,助力社会和谐发展
- • 腰间盘突出最佳治疗中药:中医智慧,缓解病痛新选择
- • 黄圣依《男人装》事件:娱乐圈风波再起
- • 1N4148二极管:电子世界的“守护者”
- •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位黄岩岛领海领空及周边区域组织战备警巡
- • 《反恐精英OL官网2:全新升级,战火重燃!》
- • 博世高层:安全冗余成本下降前,L3级自动驾驶或不会受到青睐 | 2025上海车展
- • “尽享丝滑口感,哈根达斯蛋糕官网轻松订购,让甜蜜瞬间传递”
- • 海尔智家6月11日斥资1260.15万元回购A股50万股
- • 中信建投:黄金价格走势及投资前景
- • 让人坐立不安的《也许贝克特》,为何能44年长演不衰
- • 新疆多地市民拍到不明飞行物:几秒内加速消失,气象部门回应
本文 快租网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m.kuaizu.me/post/19428.html